达照法师《永嘉禅讲座中级》——直指见性:第十讲《付嘱品》
《付嘱品》记载的是六祖大师圆寂之前,传付法脉、叮嘱弟子的故事,付、嘱都是托付、嘱托、嘱咐的意思,六祖在这一品里,一改禅宗“只论见性”的干脆利索,细致周详地叮嘱弟子们如何去传佛心要,度己度人。我们从中选取了如下的一段开示:
三科法门者,阴界入也。阴是五阴:色受想行识是也。入是十二入,外六尘: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内六门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是也。界是十八界:六尘、六门、六识是也。自性能含万法,名含藏识;若起思量,即是转识。生六识,出六门,见六尘,如是一十八界,皆从自性起用。自性若邪,起十八邪;自性若正,走十八正。含恶用即众生用,善用即佛用。用由何等,由自性有。
从这段开示就可以看出,禅宗也不是不讲教理的,只不过是以见性为宗,见性之后也一样要深入经藏,学习各种法门、经论,做度生之用;但是如果还没有见性,自度都成问题,那就最好不要广泛涉猎,还是一门深入的好,否则不但我执未除,又平添了一项所知障,就再无超生之日了。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禅宗祖师所讲的教理。
首先是三科法门的概念,三科就是教理的三个分类,就象科学的三个分类是数、理、化三科一样。六祖说:三科法门者,阴界入也。阴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阴,入是十二入,包括“外六尘”——色声香味触法,和“内六门”——眼耳鼻舌身意;界是十八界,六根、六尘相对产生六识,合称十八界。这三科既是佛学教理的基础,也是我们整个凡夫轮回世界的内容,如果搞不明白,教理就学不通透,轮回的苦楚也认识不清楚,那就解脱无望了。
Copyright © 2015 yuanyinsi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元音寺 ◇版权所有◇ 鲁ICP备15005895号-1 宗场证字(鲁)F000000001号